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独山旅游 >> 独山文化 >> 花灯文化

独山花灯浅论

作者:独山县文化和旅游局  来源:花灯之乡独山网   发布日期:2016-05-10 11:19:37 浏览次数:   文章字号:     

在我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,独山花灯作为贵州的一个剧种,其以宛转动人的优美唱腔、浓郁的乡土气息、灯戏兼容的独特风格,折射出贵南地域的人文风采,从而成为戏剧百花苑中的一枝艺术奇葩,为人们喜闻乐见。

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,在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文艺方针的引导下,传统的独山花灯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。

1953年春节,独山县举办了第一届全县花灯文艺汇演。“好男不唱灯,好女不观灯”的封建意识,被花灯艺术的大潮冲捣得土崩瓦解。上道乡布依族姑娘罗天兰勇登花灯舞台,出演传统剧目《打头台》中的女主角“妈妹子”,引起巨大轰动效应。此前,旦角都是男扮女装,罗天兰结束了数百年来独山花灯演唱无女性的历史,罗天兰的出现标志独山花灯艺术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。

1954年,贵州省文化局组织了花灯委员会。

1955年,由徐灿章、张 志创作,独山县文化馆组织演出的《蛇郎》即《七妹与蛇郎》问世。

1956年,贵州省花灯剧团以独山花灯为基础在独山县组建。

1958年至1960年,贵州省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创作队伍深入农村、基层,收集整理创作花灯戏30个,花灯歌舞15个。在此期间,贵州省花灯剧团共排练节目40余个,演出141场,观众达12万人次。

至1966年初,花灯艺术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,如:《拜年》、《打舅娘》、《平凡的岗位》等等。

1973年,独山县文化部门用花灯移植《龙江颂》,花灯剧《龙江颂》在对花灯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上具有卓越的贡献。

80年代以来,花灯艺术屡绽新花,如:《典型人家》、《桔乡情》、《灯班传奇》、《春嫂》、《闹灯记》、《哥笑了》、《山村教师》等等。

……直至今天,独山花灯仍对创建精神文明,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,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。

评述当代独山花灯的现状,共同探讨独山花灯的继承与发展,研究其文化现象及艺术内涵,对贵州花灯的繁荣与发展,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。

独山花灯的产生及其民族性

独山花灯产生,形成于何年代?现无确切文献资料可考。

一种意见认为独山花灯系外来戏曲,或湖南花鼓,或云南花灯,或广西采调……各执己见。其依据大都是《独山县志·风俗篇》(民国版),载有“花灯自明朝传入独山,清嘉庆年间扎根。”

其二,独山花灯的音乐曲调式,部分与邻近省、区的灯曲有相似之处,例如:

广 西 采 调 独 山 花 灯

仙 腔 ——————— 双采花

大过门 ——————— 观音忏

玉芙蓉 ——————— 踩新台

 

湖 南 花 鼓 独 山 花 灯

调兵调 ——————— 送郎调

双跳巢① ——————— 比 古

双跳巢② ——————— 梳妆调

 

四 川 清 音 独 山 花 灯

八段景 ——————— 小四景

玉美人 ——————— 玉美人

 

云 南 花 灯 独 山 花 灯

采茶调 ——————— 正采茶

梳妆调 ——————— 孟姜女哭长城

 

独山花灯外来说以前二点作为论据,显然缺乏说服力。《独山县志·风俗篇》所载有关花灯自明代传入的文字仅仅16字,花灯来自何年代、何地、何种灯曲,又系何人所传都未言明。

外省、区的灯曲在独山花灯音乐中可见处计为20余曲调式,在现存独山花灯600多曲调式中的百分比,仅为三十分之一。再者,外来的曲调式不属一省或一艺,而是云南花灯、广西采调、湖南花鼓、四川清音各占数调,不能就此论断独山花灯外来。吸收,转化外省、区灯曲中的优秀调式,应视为独山花灯兼并包容的艺术特性之一。

在文字上有关独山花灯的记录,最初见于明代学者,大旅游家徐霞客所著《徐霞客游记》,游访独山时徐记述道:“独山土官昔为蒙诏,四年前观灯为其子所弑……。”

《独山县志·风俗篇》载:“上旬内(正月)街坊龙灯彼比争胜,尤以元宵为最,自十一日至十五日,土民具香桔,酒脯於祖墓前展拜,曰:‘上灯’。此后,市人开张,书童上学皆择吉,乡村龙灯间有其习灯唱者,或具贴赴某村庆贺,或某村招之演唱,同曰:‘玩年’”。以上所言之土民,当为土著民族,即今布衣族。

明代,是中国戏曲蓬勃发展时期,故有元曲明戏之说。当时出现了汤显祖、徐渭、沈仕、沈王景 、吕天成、朱权、沈自晋、李日华、王骥德、张野塘、魏良辅等等一大批戏剧家、戏曲理论家和音乐家,创作演出了大量的优秀戏曲剧目和专著,诸如:《还魂记》(牡丹亭)、《南柯记》、《邯郸记》、《唾窗绒》、《义侠记》、《同梦记》、《望湖亭》、《翠屏山》、《南西厢记》、《题红记》、《南九宫十三调曲谱》、《南词引正》、《太和正音谱》等等,可谓举不胜举,数不数胜。戏剧灯曲之风,长时间风糜全国。

页次:1/1页 每页1条 共有1        

编辑: 作者:独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推荐 打印 纠错 定制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