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独山旅游 >> 独山文化 >> 花灯文化

浅谈独山花灯戏的萌生、发展与改革

作者:独山县文化和旅游局  来源:lf独山县管理员   发布日期:2016-05-10 11:24:12 浏览次数:   文章字号:     

独山花灯,亦称南路花灯,属贵州花灯的四大流派之一。它发源于独山,流行黔南地区,尤其是广大农村。是黔南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,也是黔南各族人民培植的一朵土色土香的山花。 
独山花灯究竟应该如何适应时代发展,表现当代生活?用鲁迅先生的话说:“旧形式的采取,必须有所删除,既有删除,必有增益,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,也就是变革。”独山花灯也只有进行一番改革,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。 
独山花灯的发生和发展,有其历史渊源,我们要想改造它,必须首先熟悉它、掌握它。正如认识世界,才能改造世界一样。只有彻底认识了旧的独山花灯,掌握了它的基本规律,才能进行有效的具体改革。 
下面我就独山花灯的改革发展问题,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: 
一、独山花灯萌生、发展史略 
(一) 
在探讨独山花灯戏改革发展的种种问题之前,必须首先弄清楚独山花灯这一名称的含义和来历,对它的过去和现状有一个概括的认识。独山花灯这一名称由来不久,旧社会只称“花灯”没有独山二字。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,贵州各地不同风格的花灯艺术蓬勃发展,为便于统一,介绍以独山为代表的黔南花灯艺术风格,才冠以独山二字,作为黔南各路花灯艺术的总称。谓之“独山花灯”它与旧社会的“花灯”含义不同,旧社会的“花灯”主要指的是“耍灯”和“愿灯”中的歌舞表演形式,而独山花灯则是指黔南的民间传统戏剧。这一名称概括了黔南民间传统戏剧的基本特征。也就是说,它是在音乐的气氛中虚拟地表现生活。 
(二) 
独山花灯源于何代,尚无确切文字可考。然而,从古至今,一年一度流行于独山乃至黔南大部份地区的“龙狮灯会”却可追溯独山花灯的踪迹。据黔南各地的历代花灯艺人相传 :“古时的龙狮灯会中有一对童崽,其中一男扮女,唱采茶调,跳舞着表演花灯戏,参加游乐活动。”清代道光前后贵州的一些史志中亦有所载:“自正月十日始,城中有龙灯、花灯、唱灯之戏。”说明古代黔南地区的龙狮灯会(下称灯会)中包含两种艺术形式:一是花灯(包括龙灯);二是唱灯之戏。所谓花灯,即是灯会所展示的种类繁多,样式具齐,色彩斑谰的具体形象之灯。所谓唱灯之戏:则是以演员化妆,唱采茶调参加灯会游乐活动的自然形态的表演唱。二者是共生于同一时代的两种艺术形式。灯会不是独山花灯的母体,独山花灯并非由灯会之灯生发和演变,它是在黔南地区兴起灯会的年代便萌生的。 
(三) 
独山花灯初期是以演唱参加灯会游乐活动,由于条件所限,形式极其简单,角色仅是一丑一旦,称之“干哥”“干妹”。唱曲只有一支“采茶调”,既没有丝竹乐器伴奏,也没有复杂的道具,用锣鼓作间奏,反复歌唱简单的词句。以扇帕或花篮灯作道具,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形象动作,表演情绪。不时加些插科打诨的即兴表演,没有固定内容,也没有表演套路,是一种满足自娱自乐的自然形态的表演唱。 
随着黔南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,各种民族节日集会蓬勃兴起,应运而生的各路花灯不断增多,演出范围和内容更为广泛,由单纯参加灯会活动的自娱性演唱,变成了为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供群众观赏的演出。如欢庆丰年,各种民族节日集会、接亲嫁女、修建新房等,这种演出称之为“耍灯”。后来富豪人家酬神了愿,驱魔去邪也要请花灯班去唱花灯娱乐鬼神,保佑主家清吉平安。这种被请去酬神了愿的,称之为“愿灯”,其主要内容和形式都不同于“耍灯”。它们的发展方向是两股道上跑车,各走一条,“耍灯”走的是为民族大众的发展道路,“愿灯”走的是为豪绅们搞封建迷信的岐途,前者是主流,后者是支流。这里着重谈主流:各种民族节日集会,四乡花灯班都要聚会演出,交流技艺,自然也有相互攀比之意,他们为能在每次聚会演出中获取优胜,各自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吸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养料,即民歌民舞和各种民族乐器

页次:1/1页 每页1条 共有1        

编辑: 作者:独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推荐 打印 纠错 定制
相关文章